[解读]新西兰小学教育的优势
来源:www.wdtwd.com 作者:沃得天下 时间:2017-02-20
孩子们东倒西歪坐在地上,随时可以对老师做出提问或应答。一个老师负责一个班级的全部教学,只是体育课有时会由其他老师教。在教室的某个角落,一套桌椅、电脑、书架就是老师的全部教学设备。孩子称呼老师为某某小姐、某某太太或某某先生。架子上很多生动有趣的教具,是由老师在课余时间自行制作的。
新西兰小学的标准场景,看起来自由散漫,毫无规矩可言。在这里,无意评说中西教育孰优孰劣,只是想展现一下新西兰的基础教育特点,给家长和孩子们一个参考。
小学没课本,阅读编故事很重要
新西兰小学非常重视阅读。小学6年中,阅读理解能力的级别从1-40,然后是半独立、完全独立。这些级别的划分,不以你在读的年级为标准,而是根据孩子的真正阅读理解能力,也就是说,有可能孩子到6年级了,但是他的阅读理解能力跟一些3年级的学生一样。
孩子无论阅读能力到哪个级别,都会有不同的书拿回家看,完全是个性化的教育。而且这些级别的划分标准还是统一的,这样保证了学生转学后可以跟新学校顺利衔接。而每个级别里,还会进行再细的划分。班上20个小孩,每个小孩拿回家读的故事书,级别都可能有差别。
借图书、查资料是新西兰小学生的必备技能
故事书拿回家读完后,学生回到学校会做一些有关该故事的练习,补充句子或填写单词,准确率超过80%才可以过关,读下一个级别的书。此外,词汇量也有A到X的不同级别。每隔一段时间,孩子们会有测试。如A级全部作对,就可以做B级。哪一级出现错误,词汇水平就是到那一级。在一个班里,有人到U级,但有人还是E级,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上台演讲不怯场锻炼综合能力
新西兰的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都对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可随时去查阅资料、动手实验,完成他们的论文或调查作业。
新西兰的小学阶段开展的是通识教育,旨在帮助孩子培养多种能力。学校课程的设置除了语言、数学、科学、体育之外,老师还会根据教学大纲安排丰富的多元课程。比如厨艺、木工、裁缝、舞蹈等。在这里,“游泳课程”是必修课程,还有社会科学和社会实践课程、野外生存课程、安全教育课程等。
另一个和国内较大的差异是演讲。通常三、四年级进行2-3分钟的演讲,大多是描述性的。五、六年级进行3-4分钟的演讲,会对某些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例如捕鲸是好事还是坏事等等。为做好演讲,孩子们需要从图书馆借阅很多书籍,从网上查找资料,成文要有逻辑,并在家不断练习,学会控制时间、吸引听众的注意,这些都是对孩子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而综合能力的训练是为大学做铺垫。大学校园老师教的不多,以讨论为主,其中穿插答疑、小组作业、社会调查、实习实验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人人平等,成绩不排名,没有课代表
班级里没有班长学习委员之类的“官”。每个孩子完全平等的。上课时间是早上8点50到下午3点。这中间通常有两次点心时间和一次午餐时间,大多数孩子都是带餐到学校。
不分重点班,分组竞争激发集体荣誉
另外一个国内不常见的是分组。对,就是哈利波特里面的不同学院。学校把全校的同学,平均分为4个组。一个班的同学都属于不同的组。在每个星期中每个同学的表现,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每个组把这些分数累积,最高分的就是本星期的冠军。一年中取得冠军最多的组,就是年度总冠军。
这样的设置,增进不同年级孩子的交流,而且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每个学生都会在学校上努力为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
家长有很多机会当义工交朋友
家长热心公益,不仅支持了学校教育,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有益的影响,而对于刚来不久的留学生家长,也是了解学校、结交其他家长的良好机会。为了让家长了解学校概况,每隔一段时间,学校会有简报以书面或电子形式提供。
此外,学校每个学期会召开家长会。通过提前预约时间的方式,每个家长都可以有10分钟跟老师单独见面的机会。这样的会面比较有针对性,家长不需要浪费时间听跟自己无关的事情。
说好的义务教育常常需要家长捐助
尽管投入不菲,但是由于各项成本的提升,很多公立学校都存在资金紧张的状况。一般来说,除了学校董事会的捐助,家长还需每年向学校缴纳一笔“捐款”。捐款根据校方情况通常100至200纽币不等。费用不多,家长们大都依约缴纳。如果还是不够,学校就会想一些“花招”。例如,让孩子们售卖巧克力,商家折扣券或是举办筹款嘉年华活动等。学生校服以及参加露营等活动的费用,一般另行支付。
新西兰的教育受到全社会支持
总体来说,中国和新西兰的基础教育有很大差异,或者说简直没有什么共同点。通过图书馆、博物馆、儿童乐园等质量高、免费开放的设施可以感受到,孩子是全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教育受到全社会的支持。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尊重个性发展,学校根据每个人的发展需要施行真正的学分制。学生自由选取专业,可提前毕业或延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