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扫描关注

[推荐阅读] 优秀的大学教育应该是“通识教育”

来源:www.wdtwd.com        作者:沃得天下        时间:2015-10-19

沃得前言:
      
       说到教育,大家自然就会想到:上课,学习,考试……如果再问一句:我们为什么要接受大学教育?大家又会想到:为了学习知识,为了文凭,为了将来就业工作……说到此处,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两个问题有点多余!教育,就是接受知识嘛,这有什么好问的。这是我们接受现行教育的一个现实状况。在绝大多数国人的眼中,教育就是学知识,拿文凭。但如果真的去想想,教育的意义又会是怎样的呢?恐怕不止于此。
      
       美国的大学教育不是这样理解的。美国人认为大学本科教育是一个自由人最基本的教育,它帮助一个体成长为一个具有理性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健全人。换句话说就是美国的教育是为了让人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更好的学习。我们常常认为,大学的结束意味着学习阶段的结束,而美国人的观点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大学的结束,是学习的开始。他们的教育就是为了这种学习而建立的。


       

       美国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通才教育”等等。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教会学生树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是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对学生进行塑造。而这里所谓的“知识”是学习的方法。有了确立的三观,有了学习方法,那么在今后的深造或者工作或者研究中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去接受新知识,这才是重要的。我们其实常常遇到类似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中已经忽略掉了其中的大部分。

      
       因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耶鲁大学的校长是怎样说得吧!
      
       耶鲁校长:本科教育核心是通识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赢得尊重?还是,享受乐趣?……
      
       以下三位不同领域的名家对教育的本质有着惊人一致的认知,也许,这就是教育的答案和目的……
      
       一、教育不教知识和技能却能让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
      
       理查德•莱文(Richard Charles Levin)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曾在1993至2013年任耶鲁大学校长,上一位任满20年耶鲁校长的还是1899年就任的亚瑟•哈德利(Arthur Twining Hadley)。
      
       理查德•莱文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因为,他认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
      
       那大学教育有什么用呢?
      
       理查德•莱文在他的演讲集《大学的工作》(《The Work of the University》)中这样提到:
      
       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在莱文看来,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通识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即自由教育,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
      
       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这,才是莱文心目中耶鲁教育的目的。
      
       正如《大学的观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的作者约翰•纽曼(John Henry Newman)所说:
      
       “只有教育,才能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清醒和自觉的认识,只有教育,才能令他阐明观点时有道理,表达时有说服力,鼓动时有力量。教育令他看世界的本来面目,切中要害,解开思绪的乱麻,识破似是而非的诡辩,撇开无关的细节。教育能让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
      
       二、教育不改变生活环境却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
      
       2005年,美国已故小说家David Foster Wallace曾在Kenyon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
      
       演讲的一开头,他讲了一个小故事:
      
       两条年轻的鱼遇到一条老鱼。老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年轻的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外一条:“什么是‘水’?”
      
       演讲中提到,一个成年人的生活需要早早起床,赶赴办公室,应付8-10个小时充满挑战的工作,然后去超市、做饭,放松一会就得早早上床。因为,第二天又得周而复始,再来一遍。
      
       人,很容易在这样的生活里,形成无意识的惯性:无意识地翻手机、给生活加速、陷入琐碎的柴米油盐、忽略身边的人和事、冷漠、愤怒、抱怨……而不自知。
      
       就像开头的故事一样,生活在“水”中太长时间,已经不知道水是什么。
      
       Wallace在演讲中说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不是“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自由,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能力。
      
       三、教育能让你活得幸福幸福取决于有意识的思维方式
      
       哈佛大学的《幸福课》风靡全球,教授这门课的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教授认为,幸福取决于你有意识的思维方式,并总结出了以下12点有意识地获得幸福的思维方式:
      
       1、不断问自己问题。每个问题都会开启自我探索的门,然后,值得你信仰的东西就会显现在你的现实生活中。
      
       2、相信自己。怎么做到?通过每一次解决问题、接受挑战,通过视觉想像告诉自己一定做得到,也相信他人。
      
       3、学会接受失败,否则你永远不会成长。
      
       4、接受你是不完美的。生活不是一条一直上升的直线,而是一条上升的曲线。
      
       5、允许自己有人的正常情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6、记录生活可以帮到你。
      
       7、积极思考遇到的一切问题,学会感激。感激能带给人类最单纯的快乐。
      
       8、简化生活。贵精不贵多。对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学会说“no”。
      
       9、幸福的第一要素是:亲密关系。这是人的天性需求,所以,要为幸福长久的亲密关系付出努力。
      
       10、充分休息和运动。
      
       11、做事有三个层次:工作、事业、使命。找到你在这个世界的使命。
      
       12、记住: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让别人幸福。教育子女的方法就是做个诚实的父母。
      
      沃得天下由资深“老海归”创办,以丰富的申请经验和敏锐的职业规划方向感,为学子提供海外院校申请规划!我们用心创造,精益求精!得“沃得”者得“天下”!我们力避千篇一律,坚持量身定制,为您出国留学行天下的计划,打造专属申请方案!是国内专门提供留学教育培训及精英职业方案规划的世界院校申请服务机构。要么不做选择,要么,来沃得天下,从此与众不同……咨询电话:010-65177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