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扫描关注

首页 >> 留学天下事 >> 正文

拖延,你又拖延了嘛?要关注“难以行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很重要!

来源:www.wdtwd.com        作者:沃得天下        时间:2022-04-07




拖延,是实现计划的很大阻碍。

也是影响我们学习和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学习的时候,

就存在很多这样的现象。

所以,我们在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的同时

更应该关注一下“难以行动”的现象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坏习惯

更为重要的是

这可能是一个心理方面的问题。

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孩子们为什么不愿意行动呢?



一般来说,难以行动(拖延)主要有两类原因:①阻力太大;②动力不足。




原因一:阻力太大



阻力又来自两方面:主观和客观。



主观上的阻力



- 懒惰:就是不想做有难度的事儿



- 完美主义:渴望完美、担心不完美,在心理上增大任务启动难度



- 情绪内耗:想太多、害怕失败,总认为别人会负面评价自己



客观上的阻力



计划不够好,拆解不到位,导致任务难度太大、难以启动。



例如,要你做一道题很容易,要你完成一本习题册很难。



当然,任务并非越细越好,只要你很清楚要做什么,而且不会存在明显阻碍就行了。



外在干扰



干扰是客观因素,但又存在主观差异。



比如,对很多人来说,听歌会干扰学习;可对我来说,有背景音乐声能帮助我专注、进入学习/工作状态。



常见的学习干扰因素有:手机(聊天、游戏、短视频等)、亲戚朋友找你玩、你喜欢玩的玩具、喜欢看的小说等。






原因二:动力不足



没动力执行,也有多方面原因:



不够重视,忘了



如果只是被迫做计划,根本就没接受/认同计划的意义,很容易遗忘。



也可能是性格原因,容易遗忘。这种情况可以把计划贴在醒目的地方,经常提醒自己。



目标愿景化不到位



说白了,就是定了个假目标。“目标”一定要是你渴望达成的状态。



比如,有同学定寒假目标是“完成寒假作业”,这是靠责任心驱动的,而不是内心渴望的。



愿景化,就是要幻想目标达成后,会有什么改变?而且是你内心真正渴望的。比如,你渴望考到年级前10,受到老师家长的重视;你渴望提前完成作业后,能拥有自主安排的时间等。



更本质的学习动机问题



如果你根本就不想学习,也不想改变现状,那一切学习方法都是空谈。



这种情况需要做更底层的挖掘。比如,我曾经教过的一对双胞胎,习惯了自己是差生,不在意成绩是一种维护尊严的自我保护行为。一定要在足够安全的环境下,让孩子充分信任你,尝试做出一点努力、并看到进步,才能打破这种自我保护。


要重视“心理健康”



比如,我们拿一个典型的现象来看:



美国很多青少年在短视频网站上,给自己贴的标签是“边缘型人格跟多重人格”。这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当然,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但也不代表没有问题,因为很多青少年确实存在“焦虑和抑郁”的现象。而且在现代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其实不少人并没有这样,但信息的庞大推送量,不断呈现在年轻人面前,久而久之形成了大量的“心理暗示”,在长期的“暗示”之下,很多人产生了“焦虑”。这是问题的所在,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原因。




自己以为“病了”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弗罗斯特的一份报告显示, 2021年最受全美青少年的社交平台,已经从Instagram变为TikTok。从2020年到2021年,每周使用TikTok的12至17岁青少年群体,从50%增长到63%,使用Instagram的同龄群体,则从61%降到57%。TikTok所带来的海量资讯,也在慢慢“侵蚀”这些孩子,他们开始借助社交平台,通过各种测试断定自己有病,而且还非常严重。




从“伪病”到被强化为“真病”



美国密苏里州的临床心理学家布雷安·斯莱,从去年夏天开始,每周就要接待几名这样自我诊断的青少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情况,她索性自己开了个 TikTok 账号,想看看这些孩子们都在看哪类视频。让她震惊的是,平台上严重心理疾病的相关视频还不少,“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多重人格障碍”标签的视频各有6亿、7亿播放量,而且底下评论里面,很多青少年在“对号入座”。



就像做星座测试一样,视频里说到的一些征兆,好像似曾相识,安在自己身上特别准。给了你一个心理暗示,便就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得了病,这种盲目的自信,在平台不断地推送同质视频后被强化。




远离社交媒体



长时间远离社交媒体,大脑得到了休息,这样的青少年才能最后走出自己的阴影,也开始接受自己是一名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而不是多重人格或边缘型人格。




“没有手机在身边,真是最棒的感觉。”



能自己战胜屏幕上瘾当然是好事,但如果你的孩子跑来告诉你,他通过网络诊断,判断自己得了心理疾病,身为父母的你可以做什么呢?



心理治疗师对此的建议是,首先是倾听,不要忽视孩子说的话,或者立刻表现出否定的态度,这样做只会导致孩子从此对你关闭心门。可以去问问孩子,为什么他们会认为自己有病,以及是否想和信任的人谈论一下它。如果孩子不止是倾诉一次,而是经常发问或者表现出很困扰,父母要尽快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其次是,制造机会让孩子远离社交媒体,就像萨曼莎那样,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认知体验。



此外,删除抖音旧账号、重开新账号,也可以避免被推送类似的负面内容视频,并引导孩子多选择观看积极的内容。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奏效,的办法,还是带孩子去看医生或心理治疗师,避免孩子越陷越深,落入社交媒体的陷阱。






如何才能行动起来?



我们行动起来的理由,一般就这么几个:



我想做、无意识(不知不觉就做了)、我该做、害怕结果(不敢不做啊)。



它们分别对应:渴望、习惯、责任和恐惧。



这几类行动理由有好坏差异吗?



当然有啊,上图从左至右,会消耗越来越多的“意志力/注意力”。



耗费意志力越多的任务,完成后会感到越疲惫。



而我们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精神状态太低是需要通过休息补充的。



所以,“我想做”是行动理由。



But,“渴望做一个事儿”太稀缺、也难持续,而“责任和恐惧”又会消耗太多意志力、容易疲惫。



所以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意志力”,把任务转变为“无意识的习惯”。



例如,我此刻“写文章”这个任务,同时存在上面4类理由。我提前准备好了写作环境,脑袋里有大概构思、做一杯咖啡放边上、躺在舒服的沙发上、背景音乐响起、写作窗口全屏。然后,当我进入写作状态后,完全就交给了“无意识的习惯”。



此外,针对前面阻碍行动的理由,我们也能得到一系列利于行动的方法。



阻碍太大,导致难以行动;想要行动,就降低启动难度。



例如:



- 任务太难 → 拆解任务,到易上手、易完成的程度



- 环境干扰太多 → 营造能专注学习的环境,把手机交给爸妈或扔到不易获得的地方。(比如,我此刻蜷缩在沙发上写作,手机在沙发另一头,我够不着;但我写作所需要的材料,都在随手可得的位置)



- 心理阻碍太大 → 心理预演(行动前先想象行动的大致过程),想象过后再执行会容易很多;降低预期,接受不完美;自我暗示,想象成为阻碍较小的状态。





世界上最可贵的两个词:一个叫“认真”,一个叫“坚持”。认真的人改变自己,坚持的人改变命运。



更多具体信息欢迎咨询沃得天下顾问老师,欢迎加入沃得天下美本申请分享群和低龄留学分享群或致电01065177899或添加韩老师微信hqm534456
       
       沃得天下由资深“老海归”创办,以丰富的申请经验和敏锐的职业规划方向感,为学子提供海外院校申请规划!我们用心创造,精益求精!得“沃得”者得“天下”!我们力避千篇一律,坚持量身定制,为您出国留学行天下的计划,打造专属申请方案!是国内专门提供留学教育培训及精英职业方案规划的世界院校申请服务机构。要么不做选择,要么,来沃得天下,从此与众不同……咨询电话:010-65177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