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爸爸如是说:教育的思维、谋略与智慧
来源:www.wdtwd.com 作者:沃得天下 时间:2024-02-18
数量并不一定与质量成正比
有个木桶理论说是木桶盛水量多少取决于短板,长板是多余浪费的部分,甚至要切除锯平。所以,长板的优势有些显得多余而不受关注,数量多的差不多长短的板材可以造出更多的木桶。这样的教育思路也有好处,能多快好省地以生产线模式培养人才。就象麦当劳的汉堡,总统和百姓吃得是同一大小,味道相同的汉堡,不仅公平,店里还不需什么大厨二厨,一切按流水作业,效率很高,生意也做很大。
碰到的问题是长板没得到关注而萎缩,被人卡脖子的现象发生了,于是,想要自力更生,自行研发,面面俱到,样样拿得起就不存在卡脖子的问题了。可是很多时候,现实并不如想象那样美好,闭关自守,最后可能只剩下短板。行行突破并不简单,重要的是认准方向后的坚持,而非急功近利。
多元的世界
在今天多元的世界,也不大可能哪个国家行行都领先。利益最大化的谋略就显得重要,只有握有长板,才有讨价还价的本钱。关键在于要有自己的独创的某些核心技术,只要你有不可或缺的长板,大慨不愁别人不与你合作,可是如果只有平庸的短板,又有谁心甘情愿和你分享大桶的优势?问题就在长板从何而来?也就是顶尖人才的培养。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也算是人才大国,博士一抓一大把,但数量并不一定与质量成正比。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数量多,本不是坏事,可难免滥竽充数。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笔者女儿在美国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现在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医生。大学毕业时,想读Md/PhD医学与研究双博士学位进一步深造,但报考的过程并不顺利,在医学与生物学领域都是一流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那年这个计划收16个学生,拒绝了我女儿的申请,最后被保底的马里兰州立大学医学院Md/PhD计划录取,那年该计划收8人。招收的人数有限,是因为国家需要一些即懂临床,又会做研究的人才,但由于美国博士学历的薪筹通常低于医生,医学院学生再多花几年修研究博士学位经济上划不来,这样就要额外拿出资金贴补这些学生的医学院和博士期间的学费和生活津贴。就是说我女儿上医学院和读博士,不但不用付学费,每年还有小几万美元的生活补贴。或许他们的思路是人才精比数量多更重要,如同郑板桥所说:“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不同的长短板
先前我曾看到国内新闻,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美国的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都是大学没毕业就创业成功,成就了美国科技大企业。但我们必须了解的是国情各异,背景不同,长短板也不一样。美国的学生多有在社会上工作过的经验,即使是富裕家庭的小孩,暑期也要做义工,打工挣点零花钱也不丢人。而且这些社会活动都是大学尤其是美国名校入取学生很看重的参考。有社会经验,创业成功的概率才会大些,即使你社会经验不足,周围有经验的同学朋友也乐于合伙加入。
笔者有个出租房住了几个美国学生,有一天我在修停车道上的水泥路,一个学生过来就说我做得不够专业,他还教我怎样才会修复得牢固而美观,他说他在工地上干过活。他在读电机与电子工程研究生,业余的爱好是修摩托车,房子里的电器设备维护他基本上能搞定,只是让我们去看看,报告一下账单。另一个学生还曾问我可否乘他几天假期,把他房间的硬木地板油漆一下,他内行这些活,粗细打磨,配底色、上油漆他有经验可以帮忙。
而我们上大学的学生,假期多在补习班渡过,奥数竞赛是强项,创业纸上谈兵可以,实现起来成功率要低些。大学生创业应该是面向社会有创意,而不是不烧恼只烧钱,更糟糕的是烧父母的钱。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
笔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内的研究所工作,那时所里的研究生私下耳语,如果觉得自己有想法,毕业后一定得离开自己的导师。因为出了成果,你都要归功于老师,不管你贡献多大,你不可以与老师争成果,在尊师重道的传统里,与自己导师争成果是不厚道的表现。
我女儿在美国读愽士,他的导师是年轻的副教授,那时实验室也刚建立不久,还没有一流的成果与文章。我女儿的博士论文教授建议投去《自然》杂志,尽管她后来又多花了一年时间才在世界顶级期刊《自然》上发表。此前实验室还没有过这家顶级期刊发表的文章,有这样的成绩,老师和学校都很高兴,虽然教授的指导功不可没,但学生的署名在前,教授的名字断尾,并没有什么争议。我注意到从课题立项起,课题名字就在学生名下,又是我女儿向NIH(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申请到16万美元的课题经费,虽然并非什么巨资,但对一个学生而言,已是莫大的激励,半夜还在实验室里工作也就不足为奇。出了成果,学生是论文第一作者也就天经地义,谁申请的项目,谁做的课题,有案可查,没什么争议。青年人朝气蓬勃,是祖国的未来,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国家才有希望。军功章上记住贡献者的成就,同时要鼓励来者创造更灿烂伟大的辉煌。只有年青人乐于耕耘这片土地,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才留得住人才。
很多成就不一定有钱都能砸出来,重示教育已有共识,只是办好一流的教育还要有更深层的思维、策略与智慧。我从小就相信我们是个勤劳而智慧的民族,翻开世界近现代科学史,却少见中国人的卓越贡献,这是乎与我们重视教育的传统不成比例。一百多年前中国引入“赛先生”,改革开放中国正在追赶和超越世界,那么许多思维和谋略是否也需要总结、检讨和创新?
作者/陈旭
陈旭老师
陈旭,出生于福建福州,现居住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郊。沃得天下特邀陈旭老师成为我们的专栏作者,今后将会不断的和大家互动,欢迎大家关注!
陈旭老师是一位“哈佛爸爸”,送女儿去了世界顶级名校——哈佛大学!陈旭老师有自己的“教育经”,关系教育并成功实践教育。著有《哈佛东方新秀》和《天才还是大师》两部关于教育的作品。在书中谈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教育经验等。可以说陈旭老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超级爸爸”。
今后,我们会不断的读到陈旭老师的文章,精彩内容就在沃得天下的专栏——《言之有旭》中,这档栏目是专门为陈旭老师开设的。欢迎大家关注!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作者:陈旭
更多具体信息欢迎咨询沃得天下顾问老师,欢迎加入沃得天下美本申请分享群和低龄留学分享群或致电01065177899或添加韩老师微信hqm534456
沃得天下由资深“老海归”创办,以丰富的申请经验和敏锐的职业规划方向感,为学子提供海外院校申请规划!我们用心创造,精益求精!得“沃得” 者得“天下”!我们力避千篇一律,坚持量身定制,为学生出国留学行天下打造专属申请方案!来沃得天下,从此与众不同……咨询电话:010-65177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