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扫描关注

[原创]中美两国孩子的创造力差距在哪里?

来源:www.wdtwd.com        作者:沃得天下        时间:2017-09-18

这些年创造力一直备受关注,很多人相信创造力那是天生的,后天再培养也没用。那么近代世界科学技术上的重要发现与创造多出于西方人的成就,难道洋人的创造力基因就比亚裔要强?凭什么念书成绩远不如亚裔的美国学生会有创造力?

      
       美国小孩 不墨守成规
      
       奥斯汀德州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心理学家们研究中发现,美国的成年人不像其他很多国家的成年人那样,认为小孩能很好遵循传统、按部就班是智商高的表现。我们知道,创造力是美国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小孩常被鼓励不墨守成规的创新习惯,或许正是他们比较有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以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共和国(Vanuatu,瓦努阿图)与美国的成年人做对比实验,通过对小孩的一些举止行为来评价他们的智商,实验是给两国的成年人看一段录像。影片内容先是一个成年人做示范演示,然后两个小孩按示范的要领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其中一个小孩学习能力很强,很快就能准确无误地学会并完成任务;另一个小孩则没严格按示范的要领去做,当然不能很快地完成任务。
      
       瓦努阿图人几乎一致认为掌握要领迅速完成任务的小孩是聪明的好孩子,但美国人评价则没那么统一。德州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克里斯汀莱格雷(Cristine Legare)表示,跨文化的比较提供了对智力的新认识,从成年人评估和鼓励孩子的行为方式,揭示了对儿童智力信念的差异。
      
       创造力被扼杀 常在无意间
      
       这让笔者想到“童话大王”中国作家郑渊洁的故事,他出生于1955年,读小学时的一道作文题是“早起的鸟有虫吃”,被这小家伙写成“早起的虫被鸟吃”。拿不及格被老师批评不要紧,问题是郑渊洁还不认错,而遭学校开除。郑渊洁父亲是个军人,这时,郑渊洁做好回家挨揍的准备,但当他父亲了解全部过程后却理解了他,并且没有太多的责备。虽然学校开除了郑渊洁,但他父亲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郑渊洁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他后来成为作家、杂志社编辑,他的作品影响了上亿的中国人。他的文化课是他父亲的指导和自学的结果。
      
       前耶鲁大学斯坦伯格教授是美国研究智力领域的学者,他认为具有突出创造力的学生往往不是班级里成绩拔尖的学生,他们可能不会遵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作业。他们的答案独辟蹊径,不按常规,他们有时会因此受到斥责或得到低分。好教师都不愿意打击学生的创造力,但很多时候教师希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压制。
      
       罗伯特‧斯坦伯格(Robert Sternberg)教授1949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有意思的是他童年曾遭受焦虑症的困扰,在智力测验中被列入低智商的学生班级。小学四年级时,他也经历了人生的一次转折,这一年他的老师发现这个“放牛班”的小孩智商并不低,于是把他转到正常的班级。后来他上了耶鲁大学,又获得史丹福大学的博士学位,他成了世界上研究智商和创造力的学者。他还是美国SAT主办者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支助的彩虹计画(The Rainbow Project)的主要负责人,希望能找到更好选拔人才的考试方法。
      
       哈佛商学院特蕾莎·爱玫呗(Teresa Amabile)教授指出:与创造力被鼓励支持相比,创造力更经常被扼杀,常常是无意中就被扼杀了。
      
       爱玫呗教授认为,创造力有三个组成部分:1. 专业性(expertise),如:知识、技术、方法、能力等。2. 创造性思维技能(creative thinking skills),如:想像、联想。3.动机(motivation),如:兴趣、热情(内在动机)、荣誉、奖金(外在动机)。
      
       我们许多亚裔父母的认知是否也与瓦努阿图人有相似的地方?如果一个小孩能听完一首曲子就会弹,或是读过一篇经典或诗歌就会背,我们一定相信是天才,绝对是念书的好苗子。这样的天赋被赞扬并发扬光大,对学生在学校取得学业上的好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满足了爱玫呗教授创造力的第一点的要求,创造力也不可缺少专业知识,但和第二点却没什么关系。过于强调或鼓励知识的掌握,则会使学生忽视了创造性思维技能的培养,从而导致在第三点动机的层面压制创新思维的发展。像郑渊洁那样被学校开除,那就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扼杀。
      
       熟背公式 反而惨遭滑铁卢
      
       读书考试成绩好基本上是学习能力的体现,但并不是考试分数越高,创造力也越强。就像擅长背诗与会作诗不是一码事一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说得有道理,但只是会吟而已,与会作好诗还有很大距离。美国初等教育看似落后,但到大学、研究院就越显其优势。因为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日后有助解决实际问题,更高的层次是有所发明、创造或创新,从而改变世界。
      
       笔者听过一个中国大学毕业生来美国留学读博士的故事,在面试时教授问了一个问题,这个学生心中暗喜,正是他准备时猜到的题目。他马上滔滔不绝地回答起来,并熟练地把公式的整个推导过程没用几分钟就完整地写出来。在场的几个美国教授都看得目瞪口呆,这么厉害的小伙子!其中一位教授惊讶道:“你这么快能把如此复杂的公式推演出来?”这位学生得意地回答道:“我准备过,推演过程我能背出来。”回答太完美的结果是—这个学生没通过这次面试,因为教授无法评估这个学生的真实水平。美国教授不需要会背公式的研究生,而是要看你的思路是否正确或有独创性。或许正是美国人的智力信念,把很多人认为的考试高分的好学生以缺乏创造力,甚至其它无可奉告的理由淘汰出局,让人难以理解。历史文化的不同,就会有评估信念的差异,公平的标准就难统一。
      
       当我们宏观的去审视创造力的基因时,或许会发觉创造力的基因并不一定都藏于父母的生物DNA里,而更多地是存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之中。许多父母和老师也是出于对小孩考试成绩或职业前程有利的动机,而约束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那么,这种出于好心的关怀下所扼杀的创造力,又是谁的错呢?
      
       本文为原创文章,作者/陈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文于 2017年05月07日 美国《世界日报》周刊No1729 发表
      
       沃得天下由资深“老海归”创办,以丰富的申请经验和敏锐的职业规划方向感,为学子提供海外院校申请规划!我们用心创造,精益求精!得“沃得”者得“天下”!我们力避千篇一律,坚持量身定制,为您出国留学行天下的计划,打造专属申请方案!是国内专门提供留学教育培训及精英职业方案规划的世界院校申请服务机构。要么不做选择,要么,来沃得天下,从此与众不同……咨询电话:010-65177899.